导语:鼠疫是鼠疫杆菌引发的致死性极高的恶性传染病,潜伏期一般为2~7天。该病发病急,传染性强。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,鼠疫是可防、可控、可治的。下面,为大家介绍鼠疫防治的基本知识:
鼠疫的主要症状表现为:突然寒战、高烧、剧烈头痛、呕吐、面部发红、眼红、皮肤有出血点等。鼠疫临床上有腺型、肺型、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。
肺鼠疫起病急骤,发展迅速,除严重中毒症状外,在起病24~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、咳嗽、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。
一、传染源:
鼠疫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,形成自然疫源地。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,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,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。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:一是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,如旱獭等;二是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;三是鼠疫病人。
二、传播途径:
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: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,如剥皮、煮食等;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;三是鼠疫病人传播。
三、人群易感性:
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,无性别年龄差别。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。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。
四、疫情控制:
鼠疫可防可控可治,早期发现疫情,早期报告,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。因此,要充分发动群众,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,建立疫情报告网,确定疫情报告员,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防控、早治疗。
(一)避免在鼠疫疫源地,接触鼠及旱獭、特别是病死旱獭有感染鼠疫的危险。
(二)坚持“三不”制度:
1、不接触、不剥皮、不煮食病(死)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;
2、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,以防跳蚤叮咬;
3、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。
(三)坚持“三报”制度:
1、发现病(死)旱獭和其它病(死)动物要报告;
2、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;
3、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。
(四)疫源地居民安置地、救援人员驻扎地选择要远离旱獭栖息地,做好防鼠防蚤。需要在鼠疫活动地区内宿营时,**能在宿营地周围喷洒一些杀虫药剂,杀灭可能侵袭人类的吸血昆虫。
(五)不要剥食不明原因死亡的藏系绵羊;这些动物体表的蚤类不活跃,只要人类不主动接触它们,就会减少和避免感染鼠疫的危险。不要接触牧羊犬叼食的病死旱獭。
(六)疫源地内,或在10日内进入或到过疫源地的人员,突然发生高热,发生明显的淋巴结肿大,或咳嗽、痰中带血,且病程进展迅速,应考虑感染鼠疫的可能性,及时就诊,立即向防疫机构报告,并采取措施,避免病人与更多的人接触。
(七)在尚未发现鼠疫疫情情况下,一般群众和救援人员不需要采取接种疫苗、预防性服药等特异性预防措施,也不需要穿着特殊防护装备。
五、防疫应急:
(一)家中或单位发现死老鼠,应立即向所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;
(二)如人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,淋巴结肿大、疼痛,咳嗽,咳血痰等症状,应立即到医院就诊。一旦确诊,立即将病人隔离;
(三)由专业人员对病人用过、接触过的物品及房间进行消毒;
(四)接触过鼠疫病人者应主动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;
(五)立即采取统一的灭鼠、灭蚤行动;
(六)发生疫情,须服从当地政府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挥;
(七)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疫区。
六、灭鼠产品推荐
小结:近年来,新药不断出现,但至今国内外仍将链霉素作为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,若无链霉素则可用庆大霉素、四环素、或氯霉素等。要提高医务人员,特别是首诊医生,正确诊断和处理疑似鼠疫病人做到早发现、就地隔离及时治疗、疫情报告,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。